介绍语:介绍语:陈振春,梧桐山攀登记录最高持有者,月榜全勤大满贯、百登全勤大满贯保持者。61岁,5年时间,超1111次登顶梧桐山,一场长达一千多个清晨的无声朝圣。初看是一个关于毅力与坚持的故事,但细读之下,不难发现,他的攀登是向强者学习的谦卑,是“老天出题,我必答卷”的豪情。上世纪90年代来深,在这片土地上办工厂、做公益,见证并亲历了深圳的巨变,而他自己,也在慢慢形成这座城市精神图谱上一个温暖而又坚实的坐标——梧桐山精神。陈振春参与了深圳之窗“我的深圳我的城”网络故事征集活动予以投稿,如果你也想投稿证券配资风险,欢迎把你的故事讲给我们听!邮箱:3659477995@qq.com
“信仰不是一种学问。信仰是一种行为,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。”
—— 罗曼·罗兰
如果你也常登梧桐山,那你一定见过他。
(右一为陈伯)
他总是步伐稳健,目光如炬,他从不跟来往的登山者拼速度、讲快慢,却在这座山上来回坚守1111次。
1111次登顶梧桐山,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。
梧桐山作为深圳最高峰,主峰海拔943.7米,往返一次需要3-4小时。
1111次登顶,意味着陈伯累计攀登高度相当于10余座珠穆朗玛峰,走过的路程足以从深圳到北京往返两次。
深圳总以“速度”和“创新”闻名,我们也总习惯于仰望摩天大楼的几何天际,去追逐时代前沿的科技浪潮。然而,61岁的陈伯却看到了深圳的山与海,用一种近乎“固执”的慢,为我们重新丈量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。
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“深圳精神”的另一面,它不仅是破浪前行的胆识,更是水滴石穿的韧性;不仅是创造辉煌的野心,更是专注一事、做到极致的“笨功夫”。
来听一次山与人的对话,感受一种纯粹而强大的力量。你会发现,深圳最高的山,不在海拔943.7米,而在普通人日复一日的脚步里。
“他失去了双脚,却为无数彷徨的灵魂‘垫’起了通往山巅的信念。我,只是其中最受鼓舞的一个。”
2021年的3月份,深圳梧桐山迎来了一个登山“大咖”——夏伯渝老师。带领深圳数十位市民和孩子攀登梧桐山。
(图源: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)
陈伯就是其中的一员,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情。
但在攀爬的过程中,陈伯深受鼓舞,缘起于这场有“名人”的攀登活动,但在攀登过程中,夏伯渝老师就已经成为了陈伯的偶像,追随强者,并不断向强者学习。
“看见失去双腿的人,却坚定走出了我最向往的路。那一刻,我这双健全的腿,被注入了攀登梧桐山的勇气。”
此后,便一发不可收拾,越爬越上瘾,越爬越豁达。
要说爱爬山,常爬山,那为什么是1111次,其实里面也暗含了陈伯赋予的深意。
陈伯骨子里跟深圳精神是相当契合的,都有一股“爱拼”的劲儿。
深圳十峰排行榜里的牛仔哥是陈伯的攀登好友,为了追上牛仔哥的攀爬次数,陈伯追了他三年,登顶次数来到了400+。
但是陈伯并没有满足于此,他便向最高名次看齐,他开始追快乐人生(深圳十峰排行榜里面的网名昵称),又花了一年时间,追上了快乐人生,此时登顶次数已经来到了800+,陈伯已经成为了榜首。
然后陈伯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,爬个3个9吧,很快就实现了,接着又给自己定了4个1的目标,均完成了。
当陈伯被问到下一个目标时,陈伯笑了笑,目前没有目标,他渴望和人一起竞争,以后有人可以超越他,会给他带来继续攀爬的动力。
1111次是一个里程碑,但绝不是终点。
陈伯暂时没有设定下一个具体目标,但他鼓励有人超越自己。“需要有对手,才会产生不竭的动力。”
他多次表示欢迎有人可以打破他的记录,对他而言,记录不是用来保持的,而是用来打破的,唯有如此,梧桐山精神才能传承。
在陈伯看来,梧桐山是深圳的缩影——年轻而有活力,不断向上生长。“每次登山,我都能感受到这座山的脉搏,它与深圳这座城市一起跳动。”
如今,陈伯已经成为梧桐山上的一道风景线,许多登山者都认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。他不仅自己登山,还经常提醒后来者注意安全、爱护环境,说他是梧桐山的“活地图”和“守护者”也不为过。
马拉松有速度的具象比拼,跳远运动有距离的直接测量,但是爬山没有速度和距离的比拼,有的人就觉得不就一天爬一次梧桐山,没有什么难度与挑战。
别人说:“一天爬一次梧桐山有什么价值?今天你不来,明天山还在。”
陈伯并不这么认为,在他眼里,梧桐山是深圳的圣山,是攀登梧桐山是深圳精神的具象化体现。
为了证明攀登梧桐山的价值意义,陈伯发起了月榜全勤大满贯,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月内连续30天登顶梧桐山。深圳多台风暴雨,但是陈伯也坚持完成。
后来逐渐这个挑战很多人陆续能够完成,陈伯又创新出一个百登全勤大满贯,在100天内,连续登顶梧桐山,如果哪天没去成,就要从0开始计数。
陈伯最常走的路就是百年古道,从山脊路上山,即便刮风下雨都不会出现滑坡泥石流。“这路实在”是陈伯常说的一句话。
陈伯开始攀登的时候,总是跟在别人后面,虚心学习攀登的技巧,他总能遇到各行各业的人,陈伯很健谈。
正因为遇到很多优秀的人,也是陈伯日复一日坚持到现在的动力。
陈伯还创建了梧桐山山友群,取名为“真源”,寓意“返璞归真”“饮水思源”。
陈伯是1993年从福建坐着时速只有20km+的公共汽车来到深圳,从开始的住铁架床、用公共卫生间到如今在深圳安家落户,靠的就是一种是信仰,对深圳的信仰。
陈伯是福建人,他说福建多渔民,时常需要出海捕鱼,但是那个时候天气预报并没有那么精准,造船技术并没有那么先进。那些渔民出海问妈祖,这就是福建人骨子里的信仰。
说到信仰,陈伯还谈到香港狮子山精神,他能够日复一日地登顶梧桐山,也是深受狮子山精神的影响。狮子山精神是香港人的信仰。
那是一种同舟共济、刻苦耐劳、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,是几代香港人逆境自强、创造辉煌的身份认同与精神图腾。
而在深圳,在陈伯1111次攀登的足迹下,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一种与之呼应、却又独具特色的梧桐山精神在一水相隔之地正在昂然生长。
两座山都象征着“向上”。狮子山的向上是生活的向上,是物质层面的;梧桐山的向上是生命的向上,是精神的。陈伯的行为深刻阐明,深圳人在物质丰裕之后,开始了更为深刻的精神层面的“攀登”。
如果说狮子山精神是“我哋大家(我们大家)在逆境中一同创造”,那么梧桐山精神就是“我在顺境中主动选择磨难,并乐于见证明日之你超越我”。
这就是陈伯,一位普通的深圳市民,用5年时间,1111次攀登,诠释了深圳精神、梧桐山精神与香港狮子山精神的真谛——不在于一时一地的轰轰烈烈,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。
这座山,这个人,这座城市,这个时代——共同谱写出一曲关于坚持、奋斗和梦想的赞歌。
今日互动话题
看到这里,你是否已经积攒了千言万语想与窗妹、与深圳诉说呢?
这一次,我们郑重向每一位与深圳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朋友发出诚挚邀约。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,深圳市互联网行业联合会指导自媒体“深圳之窗”策划开展2025年“我的深圳我的城”网络故事征集活动,面向全社会征集个人与深圳的故事,广泛挖掘最真实、鲜活、富有生活质感的素材。
欢迎每一位与深圳有故事的您快快找窗妹报名。邮箱:3659477995@qq.com;征集格式包含主题方向、关键词、1500字内容梗概、与内容相关的图片、故事提供者姓名及联系信息。
元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